Pentax新手指南
网友MZ3、Penlite、Pnp1、夜鱼
*****1. 为什么选Pentax? (作者Penlite,夜鱼)
当选择第一部35mm单反相机时,国内许多摄影爱好者脑海里立即想到的就是Nikon和Canon这俩个著名品牌,觉得其他厂牌不用考虑也罢.但实际上这样却多少限制了作为一名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名气响的并不一定就是适合每一个人的.35mm单反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Pentax,Minolta和其他一些厂商,甚至包括一些国产名牌, 能够牢牢占据市场的相当份额,也正是因为它门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够针对相应的消费者群.所以挑选相机时,即使不能试用,最好也多作些调查,到柜台上好好摆弄摆弄,这样才能挑到你真正喜欢的相机.
现在咱们来说说Pentax.和C,M,N,不同,Pentax是一家同时横跨35mm和中幅的相机生产厂家. 基于市场策划的原因,Pentax似乎有意把自己的35mm系列定位在中低档消费市场,因此所生产的相机也是为这个市场服务,这主要表现在它没有象Nikon的F5,Canon的EOS1n和Minolta的Maxxum9那样的顶级专业机型。所以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35mm摄影师,别买Pentax,因为无论如何,Pentax没有象Nik on,Canon和Minolta那样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选择。专业中幅摄影师有许多用Pentax的,但这不在我们的话题范围内.
没有专业机型是不是就是说我们没有理由玩Pentax了?显然不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没有财力或体力象背心网友那样扛着F5+600mm上黄山(当然Pentax也有600mm),某些太专业的功能对我们一般摄影爱好者并没有太多的用处,比如说十几万次寿命的快门,可换机顶,超高速过片,超高速对焦跟踪,超坚固的机身和完全的绝水绝尘性, 反而增加了许多重量.而说到业余爱好者们关注的功能和操作性,相同级别的Pentax比起其他牌子相机应该说是极具竞争力的。
Pentax现有的35mm相机产品包括有MZ系列和Z-1P(在美国称ZX系列和PZ-1P).MZ系列相机现有五款,多是香槟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小巧玲珑,外形漂亮,做工精良,功能实用,操作简洁.非常适合用来作旅游摄影,抓拍抢拍以及女士用机和初学摄影用机..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摄影发烧友来说MZ-5n,MZ-3的功能表和操作界面就像是专门为他们量身订制的一样.而PZ-1P已属于准专业机相机,功能十分强大,价位也很合理.
"Pentax的镜头自古以来都是最好的镜头之一"(F3HP网友语录),无论在消费级还是专业级镜头中丝毫也不遑其他厂家。同时,让Pentax引以自豪的是Pentax的PK卡口几十年来始终如一,没作任何改变,因此,P entax的所有新旧手动自动PK卡口镜头可以用在Pentax任何机器上(MZ-50是唯一的例外)。这就给影友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乐趣(如果您喜欢淘旧货的话)。另外由于PK卡口也被Ricoh,Cosina,Vivitar以及国内一些厂家采用,所以又多了不少机身和镜头可供搭配.如果你是一位业余摄影发烧友的话,Pentax绝对是很值得考虑的一个选择.
*****2. Pentax各种机型及普及型变焦镜头简介 (作者夜鱼,Pnp1,Penlite)
Pentax现在共生产六种型号的35mm单反相机.按性能由低向高依次是MZ-m, MZ-50,MZ-1 0, MZ-5n, MZ-3和Z-1P.在这里先大致介绍这六款相机和初级爱好者常买的普及型自动对焦(AF)镜头. 然后再专门说说Pentax镜头群里的高端产品.最后我们还会讲到非Pentax的PK口相机和镜头,其中也不乏价廉物美的好东西,供大家买机时参考.本来Pentax的一个很大的吸引人之外就是它有不少很优秀的老款手动相机和镜头, 可以在二手市场上买到,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只好略过这部分内容了.
仅从外表形状,有心人可以看出,MZ系列相机长得都很像.它们不光颜色造形类似,连尺寸大小重量,都相差无几. 实际上它们有着共同的先辈,就是曾获得过多项大奖的MZ-5.MZ-5以纯手动机一样的用户界面来控制先进的电子功能, 当年一手带动了世界机坛的复古潮流.后来Pentax就是从MZ-5衍生出整整一个MZ家族,怪不得它们哥几个长得都挺像呢.而且MZ-系列是相机设计历史上第一次象汽车设计一样,采用的是同一基本底盘结构和机壳,各款之间部件大量通用,所以才能保证很高的性价比及制造质量。给用户带来的另一好处是很多附件,包括连皮套都在所有ZX机型上通用。升级都不用再另买,无形中也给消费者节约了费用.但也有点问题就是MZ的机身实在太小巧,想要把Z-1P这样的准专业机里那么多功能都塞进去,实在是近乎Mission Impossible.所以大家现在也在拭目以待,看Pentax新一代的高档机型还会不会又是一个小小的MZ.
*MZ-m.MZ-m是Pentax现在生产的维一一款手动机,也是最基本的入门机,取代曾被广泛被视为入门机经典的K-1000.以手动机的标准衡量,ZX-M功能颇为强大,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A镜头以上),全手动和程序曝光。有曝光补偿(+-3/0.5EV),曝光锁定,电子景深预测。内置马达,可单张,和连续两张拍摄。自动识别I SO(25-5000)和手动调节ISO(6-6400)。测光是两区(A镜头以上,否则中央平均测光),遗憾没点测光。闪光同步是1/100s,没有TTL,也没内置闪光灯。
它的重量才305克,大小如一个稍大一点的傻瓜机。它的价格?不敢相信,才大约1300RMB(注:这一段所列价格多是由美国B&H价格乘以8得来,跟你当地价格可能会有出入).价格便宜并不就意味着制作上的粗制滥造,由于M Z系列的通用机身设计,MZ-m和其它的MZ们在制造质量上几乎是一无二致,它的操作界面也让人觉得它象是一台只是没有AF的MZ-5.如果你喜欢手动机,从哪方面讲MZ-m都非常的物有超值。
*MZ-50.性能列表包括:单点自动对焦,可以连续预测跟踪对焦.手动对焦合焦指示,两区评估测光,五种程序曝光模式,及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全手动曝光模式.+-3/0.5EV曝光补偿.快门速度从1/2000秒到30秒, 慢门,自拍.内置闪光灯(指数11,防红眼,覆盖28mm,同步速度1/100s),TTL自动闪光控制.胶卷自动识别,每秒两张自动马达过片.重345g.约1600人民币.
对于入门机型来说MZ-50的功能是相当齐全的,应该已经能满足一般摄影的要求.而且它价格低廉,做工精细, 操作简便,是不错的入门AF机.它的主要不足是在和较早的A系列之前的M和K系列手动镜头搭配时,不能自动测光,成为 PENTAX引以自豪的35mm镜头机身通用性的唯一的例外.还有它的镜头卡口是工程塑料的而不是金属的,但对于一般使用来说应该是没什么影响的,别的厂家同样在低价位相机上采用.总的来讲,MZ-50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相机,如果你想以最低的代价踏足AF单反机的世界,MZ-50是不错的选择.
*MZ-10.在MZ-50的功能基础上,MZ-10把一点对焦升级为三点自动对焦,评估测光从两区变为六区, 并且能完全搭配所有的PENTAX K卡口镜头. 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有一个超级傻瓜曝光模式,可跟据拍摄对象的移动速度,距离,焦距,光强等等,自动判断切换到风景,人物,体育,微距等不同的程序曝光方式,这个独特的功能好象只有 Pentax MZ-10有,还没有在别的相机上看到过。重350g.约2200人民币.
从MZ-10的性能可以看出它的强项在于它聪明的程序曝光,多点自动对焦和多区测光,特别适合不想或没时间作手动调节的场合,比如聚会,抓拍,到此一游式的拍摄.你既可以用MZ-10作较严肃的拍摄,更可以配上PENTAX的各种优秀镜头,把它当个超级大傻瓜来用,还真是找不到比它更傻的了.要说不足可能就是它和MZ-50一样采用的是工程塑料卡口,如果装一特沉的镜头得加点小心.
*MZ-5n.从MZ-10再进一步,就是MZ-5n了.这款相机实际上是著名的MZ-5的增强型.和MZ- 10相比,MZ-5n只有一种程序曝光模式,但增加了有2.5%点测光,偏重中央平均测光,+-1/2EV、+-1E V包围曝光,+-3EV曝光补偿,曝光锁定,可校目镜,电动景深预视,全景模式.采用金属卡口,玻璃五棱镜.还有配合 FA powerzoom头可以电动变焦.这其中许多是发烧老手们所注重的功能,而MZ-5n牺牲掉了菜鸟级的多种程序曝光,其针对的是哪些"摄员"可说是昭然若揭.重410g,约2800人民币.
MZ-5n是Pentax现在的主力机型,很受摄影爱好者们的欢迎,也是我们介绍的重点,特地在此附上pnp 1网友的使用体会(或称对梦中情人的呢喃?):-) 其中讲到的不少MZ-5n的特点,对其他的MZ们也一样适用.
---------------------------------------------------
当初买凤凰时,没有想到会在不到一年之内再买MZ5N,而5N何时成为我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我也记不得了,只记得随着去柜台前与她幽会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店员见到我时的笑容越来越阴险,我最后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 ----生命中缺不了她。
5N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二:一是深藏不露,在朴素得令人感动的外表下,其实身怀高超的武艺;二是温柔体贴,娶她时,她体贴您不够巨大的钱包;用她时,她更是言听计从,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好了,再往下就是肉麻的话了,还是我自己留着回家说,言归正传。
先说她朴素的外观。penlite在"3000元配置"里已经说了,MZ 系列都是小巧玲珑的,再加上5N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按钮,那个液晶屏更是只比我的拇指指甲盖大一点儿,所以不知情者很难看她上眼,我当初也被麻痹了,以为她跟EOS500N等机器同档次,并且进而觉得她性价比太低呢,经网友点拨,才知,她2张/秒的连拍速度、点测、景深预视、金属卡口这些特征(其AF模块比Z-1P还先进,灵敏度更高),已经堪与EOS50、F601、F70相提并论了,在店里看看,EOS50人高马大,F70价值不菲,不起眼的5N居然与他们齐头并进,pentax看淡世俗,不问世事,只知埋头耕耘(xitek网友语录)的性情由此可见一斑。
我说的5N不起眼,绝对不是说她外观设计失败,恰恰相反,我觉得5N比EOS3以下除了50的任何一款,比F 90以下任何一款,都要漂亮(个人口味,N、C家的大虾们不必往心里去),不起眼只是因为她太小,气势不足,不那么唬得住人而已。
5N出名是因为她返璞归真的操作界面,恐怕大家已经听得很多、很熟悉了:镜头上设定光圈,机身右侧的转盘设定快门,没有EOS系列和F60那样的左侧模式转盘(在5N上左侧转盘管曝光补偿和手动感光度设定),而是很自然地切换曝光模式:光圈快门都设定在A上是 P模式,任一个不在A上是光圈优先(光圈设定某值,快门设定A)或快门优先(反之),都不在A上是手动模式。当前是什么模式,您也不用看清快门和光圈后再想一下才知道,液晶屏里有字母显示。而这小小的液晶屏,也极精炼,正常情况下只有胶卷张数、胶卷状态、曝光模式和蜂鸣符号这4个符号,如果取消了合焦时的蜂鸣声提示,液晶屏里就只有3个少得不能再少的符号了,绝对一目了然。
5N没有可转移的P模式(EOS好象管它叫P偏模式,F70上用P*符号表示),就是当P模式下相机选定的光圈(快门)不合您意时,可以用一个操作同时改变光圈和快门,从而得到您想要的光圈(快门)而保持正确的曝光的那玩意。但我认为此模式的实质,就是从P模式向 AV(TV)模式快速转移!5N不用模式转盘而用光圈快门之间的配合来转换曝光模式,使她自然地拥有了可转移的P模式:在P模式下,从取景器里看到F5.6、1/125,光圈太大?您想要F8、 1/60?转动光圈环到F8档(原来在A档),您已经得到想要的组合了!反之,则将快门从A档转到您满意的档位。5N 调快门没有EOS系列那种一个指头就拨得滴溜溜转的转轮来得快倒是真的,Z-1P就有转轮,相信未来的MZ-1也会借鉴。
除了曝光模式转换、同样方便快捷的是测光模式的转换,是用快门拨盘下一个单独的转环来实现。该转环用食指可以轻松地在3个刻度之间拨动,只需熟悉5分钟,您就可以不用眼睛,而用食指来"看" 当前是哪种测光模式了,而且,测光模式与曝光模式没有联系,您可以自由组合。我记得EOS系列有的机型会随曝光模式的转换而自动选择测光模式,很快就让不熟悉的用家找不着北。同样体贴的设计在闪灯上也有体现,5N只会建议您使用闪灯,用不用的权利在您,而不会象EOS 500N那样,在绿区自动模式下会自作主张地弹起闪灯。反之,在任何您想用闪灯的时候,只需轻轻一按,闪灯就会出来,无条件地为您点亮(也可设定为始终在弹起位置,但由相机自动判断是否应该点亮)。
左侧转盘下的转环管单张拍、2张/秒连拍、自拍、正负1/2EV包围、正负1EV包围(包围曝光的选择少了点,但5N的目标市场本来就不是专业人士)。
以这两套转盘+转环的组合为主,5N上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这种简单实用、比较"原始"(其实应该说比较直观)的设计,绝对没有按某个按钮后调出menu再点菜,或是这手按住一个按钮那手同时拨动一个转轮的事情。最"复杂"、最" 费时间"的恐怕是选择闪灯模式,要按动一个按钮若干次,依次在强制闪->防红眼->自动闪->防红眼加自动闪这4种模式之间转换(这是傻瓜机上最普遍的操作方式,如果这也算复杂的话……),另外手动设定感光度也比较"复杂",跟调闪灯差不多。
5N的闪灯控制,没有提起来就让人脱帽致敬的名称(如F70的3D ,EOS的A-TTL、E-TTL),但十几卷下来,我所有用闪灯补光的照片都非常好,印象中没有一张补光过度的,倒是有几张在几乎全黑的夜晚(这已经不是补光,而是以闪灯为主光源了)拍的,因主体距离远了,指数不够而曝光不足(我是用的手动头,如果用自动头,机身可得到镜头的对焦距离,再结合光圈值,给出距离过远的警告)。
5N的快门线接口(应该说是MZ系列的)很特殊,不象EOS那样是一个圆孔,可以用2.5mm耳机插头自制快门线,而是方孔里一溜3根pin,象光驱、硬盘的电源接口那样。
以前我以为这一设计害得我们不能象EOS用家那样自制快门线了,写完此文的α版,whj兄贴了篇文章说:可以用连接光驱和声卡的音频线插头!现在这种音频线可是很容易找的:-)。另外,就算没有快门线,也有个应急方法:用钥匙轻轻一碰上、中两根pin即可。看来pentax的良苦用心,一时半会还体会不完呢。好象尼康的快门线插座也类似。
还值得一提的是电动的景深预视,使得您不必象用其他某些机型那样,费老大劲去按那level,只需轻轻地、轻轻地一按,跟按鼠标似的。
取景器目镜有内置的视力调节(-2.5~+1.5),又体贴了近视眼们一把,在常见的中低档机器中,好象只有 5N和F60有此设计。
5N的主要功能和规格,在这里快速地过一遍:曝光模式有P、AV 、TV、M;测光模式有6区的多区域测光( N、C叫矩阵测光,M叫蜂巢测光,MZ-M是2区的)、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点测(说明书里没说点测区域多大,pent axlist里一老外说是2.5%,我根据取景器里那个圆圈的大小估测了一下,应该差不多,F70是1%,EOS50 没有点测,而是 9.5%的局部测光);快门速度1/2000-30秒(自动,无级)或1/2000 -2秒(手动,整档调节)、B门、同步时间1/100(不知为何不是1/125,我觉得应该不难做到,MZ3在最高1/4000的快门下达到了1/125同步,这也是MZ3与MZ5N性能上唯一的区别);取景器内显示光圈(需要AF头配合)、快门值(任何镜头)、合焦指示灯(还有可取消的蜂鸣声)、闪灯就绪灯(也用来在光线不足时提示需要用闪灯)、测光标尺(可显示多达正负3EV,也兼显示包围曝光步长和曝光补偿值,曝光补偿正负3EV,1/2EV步长)、曝光补偿符号、曝光锁定符号;自拍延时12秒,有蜂鸣提示(可惜蜂鸣声在嘈杂环境下有时听不清);闪灯指数11,扩散角度达到28mm头的视角;CR2锂电2节;配合FA power zoom头可以电动变焦。MZ5N与MZ5的主要区别为后者没有包围曝光、曝光锁定和景深预测。
最后,按照惯例谈谈缺点:
1、5N的两个转盘有锁定钮!快门转盘在A档时被锁定,转到旁边的1/2000档(顺时针)和1/100档(逆时针)时要按住锁定钮,转回来时一样,其他档位间无锁定;左侧转盘从曝光补偿的零位置顺、逆时针转时也要按住锁定钮,转回来时不必……所以,建议不要轻易借相机给生手用。
其实这两个转盘都挺紧的,不存在误碰而变档的问题,所以锁定的设计无疑属画蛇添足,自从我入坛以来(有1年了吧?记性好差!),关于EOS5拧坏转盘的报告从来没断过,每每令我想起pentax在我的5N上也设了这个陷井等着我跳,不过倒从来没有过5N因此拧坏的报告,坛子里没有,pentax list 里也没有。
2、有时觉得5N太小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想手感好,弄个电池盒吧,顺便省了锂电的钱了。EOS系列那个硕大的手柄对改善手感确实很管用。
3、自拍延时时的蜂鸣声改成灯光更方便。
再有几点我比较在意的地方,算不得缺点,算不足之处、或者叫缺憾吧:
1、无黑色版本。我认为相机天经地义应该黑色,就如跑车应该红色一样。
2、无后帘同步闪光,不过好象不太碍事。
3、无反光镜锁定。我的要求是否高了点?近年来的AF机似乎数不出几架有反光镜锁定的,比5N贵得多的机器都不一定有。
4、无多次曝光。MZ系列一脉相承,通通没有,我想要是把取景器边上那个没用的宽幅模式切换杆改成控制过卷用,从而实现多次曝光,99%的5N用家都会赞成。
结论:5N不适合爱用"人像"、"风景"这些傻瓜模式留影的不想动脑子的普通家庭用户;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如果您初学摄影,买她也不会错,比起MZ-M,她可以陪您走得更远,只是价格是 MZ-M的两倍(一上来就买F7 0、F90的人现在也不少了,可见贵与不贵只是相对而言)。
---------------------------------------------------
*MZ-3.这是一款只在美国以外有售的相机,它在功能和操作上和MZ-5n几乎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快门速度提高到1/4000秒,同时闪光同步也达到1/125秒.重410g,人民币3350元.经常可以看到Pen tax把MZ-3和43/1.9拧到一起示人,当做Pentax产品的形象代表.:-)
*Z-1p.Z1-p是Pentax原来的主力产品线Z系列中到现在硕果仅存的一款了,造型上就与小巧,香槟色的MZ们就截然不同.大致上一看,黑黑壮壮的,很传统的高档相机的形象(属于pnp1原来那种情人,呵呵),倒好象和F90x,EOS5那些阶级敌人是一路.实际上从性能上看,他们也确实是一路,都已经是业余级的顶级机,或准专业机. 与专业机的主要差别不在于功能,而在于耐久性和防尘防水性.
Z1-p性能比起MZ-3又提高很多:1/8000秒快门,1/250秒闪光同步,包围闪光,后帘同步,AF 辅助灯,闪光反差控制,手置闪光量输出.八区评估测光,+-4EV曝光补偿,+-4EV包围曝光,1/2或1/3EV 可调.三种自拍模式,自拍时反光镜锁定.可换对焦屏,防紫外线机身表膜,4幅每秒高速马达.重650g,约人民币40 00元.
无论从设计理念上还是从操作界面上来讲,Z1-p和MZ系列的相机都是炯然不同.俗话说就是"不象是一个娘养的",虽然它们确实是一个娘(Pentax)设计的.实际上也不奇怪,Z1-p走的是在MZ复古路线之前的传统AF电子相机的道路.非常强大,繁复的功能,大液晶显示屏,按钮和转轮的操作方法,以及十五种可用户调节的设定,如果要全部掌握的话,还真得好好研究一下说明书.但这Z-1p也是响铛铛的一款名机,有几手绝活,和其他厂家的类似机型比起来有自己的一些优势.
PZ-1p最有意思的一项功能就是Hyper程序曝光,和其他相机程序曝光一样,每次测光后它都推荐一组光圈快门值,但Z1-p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两个转轮,可以分别再调节光圈值和速度值,而相机会自动调节另一值而保持总曝光量不变.所以你只要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拨动那两个转轮,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设置你想要的快门或光圈值,而不用考虑曝光会不正确,也不用切换光圈或快门优先模式.真可谓: 法轮常转,曝光常定.:-) 从人机界面来讲,Pentax一向是一流的.虽然别家相机也有不少用转轮的,但这法轮大法能练到这种境界的,恐怕是前无古人的了.
在Hyper程序曝光里可以选一种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程序, 这也是只有Z1-p独有的.喜欢研究镜头的朋友都知道,MTF是一种测试镜头在不同光圈下解像能力的方法.只有Pen tax将镜头的MTF值存于镜头内部.当你将Hyper程序曝光设于MTF程序时,机身会从镜头读取这款镜头的MTF 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尽量选取成像最优秀的曝光组合.对于那些不惜一切追求最犀利影像的发烧友,这的确是个有用的功能.
PZ-1p另有一点独特的地方就是液晶屏和内置闪光灯都在五棱镜上面,而闪灯热靴则在机顶靠右接近手柄的地方.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内置闪光灯和联在热靴上的闪光灯就可以同时工作,再加上特有的闪光反差控制,可以取得更佳的闪光效果.
说到Z1-p的毛病,其一是由于推出年代较早,只具有单点自动对焦,在当今EOS3已达到45点的情况下,显得是有些不合潮流了.另外也经常有人抱怨它没有专用的电池盒和超高速马达.但是基于它强大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以及现在已非常合理的价位,Z1-p依然有着不少无怨无悔的扇子.
到此我们已经介绍完了Pentax的各种机身,它们都是很好的相机,它们各自的价格不同,性能不同,功能不一样多,操作特性也各有千秋.如果你决定买Pentax的话,相信你肯定会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大家都说Pentax镜头的特点是成象细腻、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色彩还原逼真和眩光控制出色.这当然多是指 Pentax的高档镜头,.然而即使是Pentax的消费级镜头,也多少继承有这些Pentax镜头一贯的特色.
Pentax的镜头不算多,但真都列出来选择也不能说少.我们就先只列一下中底档的变焦镜头,因为这是许多新手首先考虑要买的.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定焦镜,即使价钱不贵,但从成像质量上来讲,已经走的是一条高起点的路.所以定焦镜就放在后面和所有Pentax高档镜一起介绍.
Pentax的自动对焦镜头分两种,F和FA.主要的不同就是FA镜头可以有电动变焦功能,但最近两年Pen tax也出了一些不带Power Zoom的FA镜头,所以F或FA,区别实际上已经不大,但带Power Zoom 的镜头一般要贵一些.
Pentax的中低档标准变焦镜计有,F 35-80f/4-5.6 滤镜49mm 重185g RMB~7 00FA 28-80f/3.5-5.6 58 225g 1100 有黑和银色两种FA 28-70f/4 AL5 2 240g 1500 AL=非球面镜片FA 28-105f/4-5.6 58 515g 2800 Power Zoom第一二款光学和机械质量一般,多是和套机一起卖的,价廉是唯一的优点.非常值得推荐的是FA28-70f/4 AL,这是一款在消费级镜头中少有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采用非球面镜片,成像优异.无论是各种测试和用家反映,都给予一致好评.美国Pop Photo杂志称其成像水平居然不逊于一千美元以上的FA*28-70f/2.8,当然它的做工和手感远赶不上FA*镜头,但小巧轻便,倒正是和MZ系列相机们天造地设一样.FA28-105其实素质也是很好的, 但由于有Power Zoom功能,价钱要贵一点,份量也偏重,不太适合与MZ系列配.最近Pentax又推出新的2 8-105,实际上和Tamron的是同一款镜头,成像不错,没有Power Zoom,价钱和份量随之减了下来,和 MZ也比较般配了,当然也可以直接考虑买Tamron的那一支,还要更便宜一些.
中长焦变焦镜计有,F 80-200f/4.7-5.6 滤镜49mm 重295g,RMB~1000F 1 00-300f/4.5-5.6 58 605g 1500F 80-320f/4.5-5.6 58 505g 2 000FA 70-200f/4-5.6 49 465g 2100 Power Zoom在这个焦段的普及变焦头, 在长焦端表现都不甚理想.各个厂家类似的镜头都是如此,Pentax也不能例外.应该说这几只镜头里没有象28-70 f/4那样表现突出的,素质应该说都差不多,选哪一支主要取决于你要覆盖的焦段.当然如果你需要有Power Zoo m功能的话,那也只能选FA70-200了.在副厂镜头里,Sigma 70-300f/4-5.6 APO Mac ro super (头衔还够长的)口碑不错,RMB2300,也是值得考虑的对象.
另有几支特殊一点的变焦头,FA 28-200f/3.8-5.6 AL IF 72mm 465g RMB 2000,FA 20-35f/4 AL 58 245g 3500,F Fish-Eye 17-28f/3.5- 4.5 255g 3300,28-200实际上和Tamron的是一模一样的,你要一机一镜走天下都不带换一下镜头的,那就得是它了.但现在Tamron又新出有Super的,有一些改进,价格也稍高一点.20-35是一款和28- 70/4一脉相承的定光圈变焦镜,光学素质也同样的出色,是一件风光摄影的利器. 17-28玩的就是比较旁门左道的了,超光角鱼眼变焦,也只有Pentax有这么一个镜头,或许可以用它来充分表达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每一条色狼都是不同的".说到相机和机身的配置,各人的需要和预算都千差万别,但好在单反相机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互换镜头,所以只要你对机身和镜头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己是想怎么配就怎么配,咋整都有理.所以我们这里也就只推荐几种常见的组合,供你参考而已.因为Pentax的卡口是不变的,所以你不必担心你的投资将来化作鸡肋,只要你不去买那些太差的镜头,以后你想升级时这些投资仍然有效。
MZ-m + F50/1.7 RMB2400. 适于投资较少,愿意从基本功练起的摄友,50/1.4,2 8-70/4也可考虑,只多400元,都是很晰利的镜头,再添别的镜头也不会被淘汰.MZ-m也可以以后作备机用.如果以后想往AF发展的话,AF头也还可以发挥作用.
MZ-50 + 28-70f/4, RMB3100. 以最少的投资来玩AF单反,也能获得一流的影像.
MZ-10 + 28f/2.8, RMB4000. 超级先进的傻瓜机加大光圈广角镜,偷拍抓拍得心应手, party上也有用武之地.配50标镜或28-70f/4也不错。
MZ-5n + 28-70f/4 + 100-300f/4.5-5.6, RMB6000. 经典的机身和28-300的覆盖范围.也可考虑Sigma 70-300,当然你如果是主要拍风景的话可以把两个头一起换成20 -35f/4,也还是这么多钱.有一定经验的摄手一定会喜欢.
MZ3 + 43f/1.9, RMB6500. "郎貌女貌",天作之合.不只是摄影利器,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
PZ-1P + 28-105f/4-5.6, RMB7000. Z1-p的标准配置,能够发挥出Z1-p 的每一点滴功能.
你若是预备投入一万元左右或更多的银子,那你就该认真考虑一下Z1-p和Pentax素质优良的定焦和顶级F A*镜头了,这就是我们下一段要说的内容.
*****2. Pentax定焦镜头和FA*镜头 (作者MZ-3,编辑夜鱼)
提起PENTAX的镜头,就不能不提它的SMC(超级多层镀膜)技术。当光线每一次通过空气玻璃接触面的时候,都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通常情况是95%透射,5%反射,虽然只有5%,但是一只镜头是由多枚镜片组成的,每片镜片的两次反射累加在一起的时候,最后到达底片的光就得大打折扣了,如果镜片由10片构成,则最后只有36%左右的光到达底片。这时不只光强大大降低,反差和色彩还原也难以得到保证.为了增强透过率,PENTAX当年率先开发了SMC(S uper-Multi Coating)技术,采用化学镀膜法在镜片上镀上七层镀膜,使得光线的透过率提高到99.8 %,这样如果还是10片的镜片,最后到达底片的光线只损失4%,损失率减少为单层镀膜的1/10。PENTAX于19 71年开始应用SMC技术,在此以后凡是印有"SMC"字样的PENTAX镜头,都是镀过七层膜的。端起您的宝贝镜头看看吧。^_^多层镀膜当初曾经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后来许多厂家从Pentax购买专利,再加上自己的研发,到如今差距已经不是那么大.但Pentax在这项技术上还是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再说一说Pentax镜头上其它一些标记的意思,也可以帮助您了解Pentax镜头的技术特点.
AL (Aspherical Lens)
理想的镜头所汇聚的光应该是汇聚在一个点上,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的。普通球面镜头由于通过镜头中心的光线和四周的光汇聚不到一个点上,造成所谓的球差,影响成像质量。采用非球面镜头(Aspherica l Lens)可以减轻这种现象,使球差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技术经常在广角镜头上运用.PENTAX的非球面镜片一般由热硬化树脂制成。
ED (Extra-low Dispersion)
由于自然光不是由单一颜色的光组成,在玻璃中折射时由于各种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也会造成各种单色光成像不在一点上的问题。PENTAX在一些高级的FA*镜头上采用低色散玻璃(Extra-low Dispersion),尽量减低色散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长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IF (Inner Focus)
内焦(InnerFocus)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高档镜头,在对焦时只是镜头内部的一部分镜片组做整体移动,来实现对焦。这种镜头的特点是对焦时长度不变化,速度快,前片不转,有利于装滤光镜。同时也可以缩短最短摄影距离。
PowerZoom
电动变焦(PowerZoom)是PENTAX KAF2卡口镜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镜头内置变焦马达,可以代替手动变焦,有3种变焦速度。虽然有些人并不看好这种变焦机制,但它确实可以比较容易地创造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效果来,比如可以在打开快门的同时变焦,使画面产生“爆炸”的效果,或者摇拍时通过电动变焦使被追踪的主体目标尺寸保持恒定。电动变焦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电,如果你想用电动变焦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配个电池盒。
AF/MF全程切换
用过PENTAX的FA*的摄友一定都会对其方便的AF/MF全程切换感到非常满意。一般长焦镜头在镜身上往往有个AF/MF的转换装置,这样可以通过这个装置而不是去找机身上的AF/MF转换键去控制对焦方式。
NIKON的镜头上有一个很细的小圈,转动它可以改变对焦方式,但是遗憾的是必须先得按下圈上的那个金属小钮才能转动,而且手还要重新回到对焦环上才能进行手动对焦,这在抢拍时很费时间而且很麻烦。PENTAX的全程切换动作全是在对焦环上,把它轻轻往回一拉,这时无论机身上设的是手动还是自动,立刻转为手动模式对焦,用完后往前一推即可以恢复原来的模式。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当你在手动对焦时转动对焦环超出标尺刻度的时候,对焦环与镜头内机械装置立刻脱离,不会损伤镜头的机械结构。这种One Touch操作大大方便了使用者,使得你可以随意的在任何时刻转换对焦模式,无须费力去找机身或镜身上的什么按钮,也不必担心会由于自己的误操作伤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儿。可能是由于价格问题,这种完全为使用者考虑的机制只存在于FA*系列镜头中。我在使用我的43/1.9时常常要提高小心,生怕手和镜头较劲时伤了这个漂亮的“千金”。我也用过TOKINA的28-70/2.6-2.8,其切换方式与PENTAX类似,但不是全程切换,当对焦环转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时才能转换。
PENTAX的旗舰产品——FA*
PENTAX在对其顶级头FA*(FAStar)上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的,除了采用最好的SMC镀膜和大光圈以外,AL镜片、ED镜片、InnerFocus、PowerZoom、AF/MF全程转换等技术也是不遗余力地采用,结构上采用 金属镜身(我的感觉好象是铝合金),颜色全部为银白色,和其它多数品牌千篇一律的黑色镜头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现在PENTAX也开始为了配合MZ系列的白机身,出了一些白的普通头),镜头的设计也比较考虑人体工程学,重心的位置正好落到手心,很稳定。另外,在每一款FA*头的镜身上都有一个小标牌来注明其光学结构。这些用心的设计足以使得PENTAX的扇子们一样可以象MCN的扇子们那样以自己的顶级FA*镜头为豪。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FA*的性能价格比会得到象西平英生这样的评测者的低分,从而降低总的评分。不过最大的损失的可能还是吓跑了一些潜在的买主。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几支FA*镜头和其他一些定焦头,只是谈谈我个人(MZ-3)的一些看法,有的镜头只是摸了摸,有的拍出的片子还没有洗出来,所以只能谈谈主观的感觉,参考一下西平英生的评论(为了省字,简称“西评”了。 ),希望能给大家几块引玉的砖头。
曾经请教过一些用过PENTAX的高手P头的特点,都认为其特点是层次感好,很细腻,色彩还原真实。按LOG O的话说是“有德头的味道”,咱没口福,德头是啥滋味没尝过,但是从拍出的片子来看,确实所言不虚。
我对PENTAX的感觉是其定焦头做得好,尤其是中长焦距和标头都做得不错,变焦的FA*头由于有Power Zoom功能,价格太高,从而降低了竞争力。
FA* 24/2AL(IF)这是PENTAX的FA*系列中最小最便宜的一只。9组11片的光学结构,采用非球面镜和高折射率玻璃。口径为67mm,在众多的24mm镜头中仍算是一个“小胖子”。我很喜欢这只头,虽然jur a说20mm万岁,但对于我来说,用它拍些比较“平”的风景片,这84度的视角已经给了我足够的空间。使用时的手感良好,对焦迅速,安静。唯一不太满意就是它的对焦环太窄,切换时不太方便。另外,遮光罩是塑料的,总有一种不太放心的感觉。西评:操作性:4 解像力:4 实际性能:4.5 性能价格比 4 总分:4
FA 43/1.9这是一只准FA*级的标头,也是最近较有争议的一只镜头。PENTAX的MAIL LIS T中经常讨论它是否值那个价钱(大约相当于两个标头),LOGO经常惦记着它,每次都喜欢躲到一边拧它的对焦环。西平对它的价格不满意,性能价格比只给了2.5分。
不知是不是受CarlZeiss那只著名的45mm外观的影响,日本的40mm级的镜头大多也都是那个样子, PENTAX原来生产过一只M40/2.8,也是这样又薄又小。这只头是用铝合金制成的(我这只特别版是钛的),光学结构6组7枚,光圈由8枚叶片构成,它很轻巧,只有155克。43mm的焦距是普通135胶片(36mm*24mm) 的对角线长度。这只头的做得很象机械头,尤其是它的对焦环,手感极好,阻尼均匀,顺滑,有点儿象高档功放上的音量调节钮。手动时感觉极好,它的表现力很细腻,色彩还原真实,大光圈的时候仍然表现出色。西评:操作性:3 解像力:3.5 ,实际性能:4 性能价格比 2.5 总分:3
FA*85/1.4这是一只风评极好的人像头,西平对其画质的评论是“没的说”,和同档次的Minolta的 85/1.4G一起为5分。
光学结构7组8枚,采用Inner Focus,对焦时长度不改变。它有一个特别大特别圆的遮光罩,象个倒扣的大白碗,很重(552克),现在我的MZ-3掉在地上也能砸出坑来了。^o^由于口径太大,每次从摄影包里拿出来的时候都很费劲,这点我可要给它3分^o^该头的视野很明亮,对焦迅速,不过动静似乎也大了一些。这只头是我最新购入的,刚照了两卷,感觉是一只很不错的人像镜头,尤其是那1.4的光圈效果,景深只有20cm(3m)左右,除主体以外,前景背景被完全虚化,给我的印象很深.西评:操作性:4.5 解像力:4.5 实际性能:5 性能价格比 5 总分: 5
FA 135/2.8尽管我的那只135/2.8已经半价进了二手店,我还是得说,那是一只非常好用、非常出色的镜头。这是PENTAX FA系列在85mm以上唯一的一只“平民镜头”,其余的全是带星星的^o^。虽然是平民,但具有良好的素质。7组8枚的光学结构,采用INNER FOCUS技术,对焦迅速平稳,金属遮光罩,方便实用。小巧轻便,仅重375克,是众多135mm镜头中最轻巧的一只。最大放大比率为1:4,最近摄影距离为0.7米,拍一般大小的花没有问题。可以说是一只全能镜头。在实际拍摄时,光圈为4的时候效果最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背景效果。这只镜头也有些问题,它的遮光罩似乎短了一些,据西平的说法是短了20mm,所以可能会有一些眩光。对焦环比较松,手动调节时的手感不是很好。西评:操作性:3 解像力:4 实际性能:4 性能价格比 2.5 总分:3
FA* 200/2.8这是一只曾和我擦肩而过的镜头,虽然没有最终拥有,但对它还是有很深的印象。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确切地说是有钱,我还是要将其“娶”回家。从试镜的片子来看,在大光圈的时候表现得很好,成像清晰,细腻,背景的效果很好。这只价值约10万日圆的小白炮的光学结构为8组9枚,采用ED镜片和IF技术,继承了PENTAX一贯的轻巧传统,
仅785克,没有三角架座,不过手持时也不觉得太重,镜头的整体感很强,拿在手里的感觉很舒服,很适合摇拍和抢拍。缺点是价格太高,比佳能和尼康的同等镜头贵将近50%,这也是我为什么又把它换给店小二的原因之一。西评:操作性:4.5 解像力:4 实际性能:5 性能价格比 3 总分:3
FA*变焦头还有一只是 250-600f/5.6 ED IF,至少要八千美元,还得订制.应该是拍摄野生动物的终极武器了.
另外一些Pentax镜头的西评得分,FA 28-105/4-5.6 评分:操作性:3 解像力:4 实际性能:4 性能价格比 3 总分:2FA 70-200/4-5.6 评分:操作性:3 解像力:3.5 实际性能: 3.5 性能价格比 3 总分:2FA 80-320/4.5-5.6 评分:操作性:3 解像力:3 实际性能:4 .5 性能价格比 4.5 总分:3FA 28-70/4 评分:操作性:3 解像力:3.5 实际性能:3 性能价格比 3.5 总分:4
Pentax的镜头系列还包括各厂家都要有的其他焦段的AF定焦头:FA 20f/2.8 ~RMB4300 FA 28f/2.8 1900FA* 35/2 AL 不详FA 50f/1.4 1500FA 50f/1.7 1100FA* 300f/2.8 ED IF 40000FA* 300f/4.5 ED IF 6300FA* 400f/5.6 ED IF 12000FA* 600f/4 ED IF 5200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Pe ntax还在继续生产手动对焦相机,加上Pentax AF和MF镜头的通用性,Pentax现在还在生产二十款各型手动镜头,其中有A* 200f/4 ED 和Shift 28f/3.5这样的实用性很强的,也有象 A* 120 0f/8和 M Reflex 2000f/13.5这样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巨炮.虽然这些镜头可能不是很容易买得到, 但也确实给Pentax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再侃侃高档一些的镜头配置.
镜头选择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弄好了,少花钱,多办事;弄不好,花了钱,还堵心。怎么选镜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方案,全凭自己的爱好,俺认为要依个人情况而定,现在结合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仅为一家之言,愿和大家商讨。
先谈谈几点个人理论(姑且先叫做理论吧)
1. 大光圈至上虽然不是专业摄影师,但并非大光圈与咱无缘。好的镜头不是非得专家们才能摸得起。如果您老的技术本身就不好,再没有个好头给您老提提气的话,恐怕日子久了就会越照越没信心,早知这样,还不如当初买只P&S,又省钱又省事。
俺到现在为止,一个机身,三只定焦,最大光圈不小于2.0。logo_yu曾经说俺的设备无形中将俺的技术提高了不少(5年???),俺也不知道他是夸我呢还是骂我,不过好头就是好,就是好。到底怎么好,先掏钱搞定,照完几卷以后再说,照的好是镜头好,照不好就是自己的技术问题,反正没镜头什么事。等您老以后技术提高了,自然就能体会到其中之乐趣了。另外的好处就是升级时也不必重新考虑这只镜头。对于把摄影当作一项长期爱好的摄友来说,有爱好又有能力买只好头的时候,就别退而求其次。另外,千万别为了能多买两只鸡肋头而放弃一只好头。那将在您老想升级换代的时候让你左右为难,卖了吧,不值钱,留着又没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样的教训太多了。
2. 区域覆盖对于那些拥有同样牌子的摄影组合来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吧。基于1,每个人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一个范围,大家合起来就是一套好设备,一起出去打狼( 熊可能还打不了),又气派,又方便,资源共享,乐趣无穷。对于个人来说,这条理论也能凑合着用,如果您老不急着追拍街上匆匆而过的MM,或对花卉摄影不感兴趣的话,焦距到135就足够了,反之就只买长焦头。如果都喜欢的话,建议从短焦头往长焦逐一积累。
3. 定焦变焦结合虽然我一直钟爱定焦头,叫嚣着要“三只定焦打天下”,但是确实太不方便了,而且太贵了。尤其是长焦头,建议还是买个变焦的合适,从70到200这个范围,任何两只的定焦头价钱之和都会高于一个同级别的变焦头的,而一只变焦头通常能覆盖4只定焦头。但我不推荐28-200这样的头,见过它拍的片子,片子总显得不够透明,不够锐利,层次感也不好。(用这种头的摄友见谅,别用它砸我,嘻嘻)
4. 一步到位与步步为营人们的消费观念总是希望能够“一步到位”,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作为爱好,是逐步积累的,而不是仅仅象选购商品那么简单。我周围的人经常一开始总想“一步到位”,看到原厂的镜头又嫌贵,结果匆匆买上两只副厂的变焦头。到后来想换设备时,两只变焦同时成为鸡肋,痛苦抉择了一个月后还是没有结果。我的建议是步步为营,宁缺毋滥。一只一只地攒,每一只都是自己满意的。
瞎说了半天理论,再谈谈实际的。
作为一个1卷/周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摄影是其业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情况会让你举起相机:
1. 结伴打狼和其它摄友一起外出照像/旅游/采风...(说什么都行),一般大家带的家伙能够互补,你出个机身,我来个镜头,他赞助个三脚,身上挂着各种长枪短炮,浩浩荡荡,好不招摇。有充足的时间去拍摄,可谓是“为了摄影而外出”,没有人会在你拍摄时催你快走,也没有人提议去划船、看电影、买东西等无关的事情,往往“采风”归来,弹尽粮绝,除了摄影包里的N卷USED的胶卷外,两手空空,既没有买纪念品,也没有记下一路到底有什么好或者怎么好。
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最好在买镜头前和固定的摄友们去商量一下,大家互通有无,都是工薪阶层,谁也不比谁称钱,最好是几个人一起凑齐20-200之间的各种镜头,多多益善,人多力量大,钱的问题也好解决了。只要不撞车就行。
推荐设备:FA20/2.8, FA*24/2,FA50/1.4, FA50/1.7, FA* 80-2 00/2.8, FA 28-70/4,2XTC,这些装备足够3人搭伴打狼之所需了,当然不能少了三脚。
2. 独自盗撮一人一机,或在闹市,或在静巷,象只闲走的狼,注视着周围的猎物,一旦发现猎物,或为突发事件,或为平常人生,当然也有漂亮MM,全凭当时的一种冲动,举机即拍,一拍即走,有一种打猎的感觉。照出来的片子带有很强的个人喜好。
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的话,如果你钟爱定焦头的话,可以采用三只定焦头,广角/标准/望远各一只,两个机身,一个常备标头,另一个视情况而定。这是我喜欢的“三只定焦打天下”的配置。当然,定焦还是有其不方便的地方,不如用两只变焦或定焦+变焦的配置更合理。
不推荐FA*80-200/2.8,太大太重,不方便,应该尽量发挥PENTAX小巧的特点。
推荐设备(括弧内为高端设备):三只定焦:FA50/1.4(FA43/1.9),FA35/2AL(FA* 24/2),FA135/2.8(FA*200/2.8??)变焦:FA28-70/4或TOKINA28-70/2 .6-2.8(FA28-70/2.8),FA70-200/4-5.6或FA80-320/4.7-5.6
3. 给领导拍照好不容易给了次机会在领导面前表现一下,一定要拿出看家本事,带上用得最拿手的镜头,带上测光表,闪光灯,三脚架……当然都得您自己背着了^o^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带领导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让领导随意闲逛,您老忙前忙后,既不能让领导晒着,也不能让领导累着,还不能让领导太闲着,更不能趁领导不注意对匆匆而过的M M有一点点分心,否则。。。
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掏钱买只好的人像头(85-135)吧!PENTAX的人像头种类不多,只有FA135 /2.8和FA85*/1.4两种。价钱85mm的大约是135mm的两倍左右,85mm更适合拍人像,一般半身大约相距3米,全身5-6米左右。135mm就得离得更远些才行,如果是在人比较多的公园里的话,135mm就不太方便了。不过135mm除了拍人以外,还可以拍些花儿,必要时也能当个小望远镜用。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一只即可。
总之还是一句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4. Pentax之亲朋好友篇 (作者pnp1,编辑夜鱼)
六十年代Nikon推出F系列相机时,与众不同地采用了卡口而不是当时普遍的螺口.由于卡口在技术上有其先天的优越性,后来其他各厂也纷纷效法,推出自己的卡口.当Pentax发布K卡口时,声称是当时最先进的,而且把设计公开,希望别的厂家也能采用,以最后形成卡口的国际标准.CNM各家因为各自经济利益的原因,没有采纳Pentax的建议.可是有不少中小厂商,却一举加入了K卡口的阵营,使得在主要厂商中,Pentax这边风景比较独特,有不少独立厂家生产和Pentax兼容的机身和镜头,其中不乏价廉物美的好东西.
先说说国内常见的兼容机身.
Pentax有一款相机,被重庆明佳厂引进生产,就是现在的珠江MCK1000,其原型是大名鼎鼎的pent ax K1000。K1000之于pentax,有如FM2之于nikon,都是生产时间长达20年左右的"常青树" ,为各自的东家挣足了面子,都以可靠耐用而著称(不是说K1000跟FM2一样耐用,而是同档次跟同档次比)。他们都是全手动的机械机,虽然K1000的档次、性能不能与FM2相比,但并不影响她广受欢迎,在国外的摄影网站上看看,如果有推荐入门机的内容,K1000几乎总是不会缺席的,还常常名列榜首(现在也有人认为不用再从全手动的机器入门了,而是一上来就娶EOS50一类的AF自动机,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很难说谁对谁不对。但玩了若干年摄影,却没玩过全手动的机械机,我觉得怎么说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_^ )。如今老不死的FM2转移的到中华大地上继续起劲地生产,K1000却终于退休了,接班的是功能强大的MZ-M(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了这么个说法,说FM10是niko n为FM2找的接班人,FM2的精简型号,其实FM10与FM2怎么都扯不到一起来,倒是可以跟理光KR5、凤凰30 3K和海鸥200排排坐,nikon自己都没这么说过)。不过,要想领略经典的风采,不一定要在二手市场苦苦寻觅K1 000,因为我们还有个选择:珠江MCK1000。
珠江MCK1000不象凤凰、海鸥一样满世界都是,我只在贵阳和南昌见到过,您成心想买,还要一点耐心和运气,在贵阳见的是同一柜台里标珠江MCK1000的黑机身款和标pentax K1000的白机身款(店家,我想要标p entax的黑机身的……没有! 8-( …… ),MCK1000的口碑还不错,继承了K1000可靠耐用的品质。
说了半天,还没说MCK1000(K1000)究竟是个啥样的机器:1、全手动、全金属;2、横走布帘快门, 1-1/1000秒、B门,1/60同步,有闪灯同步线插口;3、取景器内三灯显示测光……基本情况介绍结束?呵呵,十足的传统,十足的简练,十足的入门机。我曾经短暂拥有过一台MCK1000(作为军火买的,送给未来的小姨子的糖衣炮弹),照过几卷,印象最深的是她柔和的嗓音,横走的布帘快门虽然过时了点,可是也因此振动和噪音都很低(其反光板减震装置也功不可没),如果说大嗓门的凤凰机叫唤起来是"咔嚓",普通进口相机是"哗啦"的话,MCK1000的声音仅仅是"叭嗒"而已,加上沉甸甸的机身坐镇,更进一步减小了振动。
同样印象深刻的是MCK1000的大和沉,比起同类的相机,要大一圈,又由于外观是多年前的设计,看上去憨厚朴实,习惯了花哨的新型相机造型,可能还一时不好接受呢。用料十足的机身,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正因此,我才迟迟下不了决心买第二台给自己.?我现有的那点可怜的器材已经压得我常常想,下一步要添的器材是头驴子(某大虾语录)。
MCK1000在K1000基础上做了一些很有益的改进:增加了自拍(哇,K1000原来连自拍也没有,居然也能卖20多年);改进了测光(由cds改为spd);增加了握持手柄。另外她还有卷片提示,卷片后,提示窗里有个小红点。当初选糖衣炮弹时,在MCK1000和凤凰828之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前者占了上风,如果今天再让我选,就更难抉择了,因为凤凰出了828的改进型,而价格未增(请往下看)。
但是,经典就是经典,我一直惦念着MCK1000,为她迷人的快门声,为她能带来时光倒流的感觉的外观,也许,有点怀旧吧。
缺憾也有,MCK1000的皮套太局促了点,标头上加块UV镜后,几乎每次取出相机,镜头盖都会被皮套挂住而掉下来,与相机成为"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狗日的李灯灰语录)。另外我那长长的气动快门线快捏爆了也推不动MCK1000。
MCK1000加标头、皮套,700多点,让您轻松入门,实在很有诱惑力。
国内最常见的相机中,凤凰和理光都与pentax兼容卡口。
凤凰最早的DC303是引进的雅西卡FX-3,C/Y卡口的,后来改成了K口,这就是DC303K,他是一款 1/2000快门、1/125同步,三灯测光、机械纵走快门的全手动机,带自拍。303K系列还有带日期后备的303 KD、多次曝光的303KE和都带的303KDE。303系列之后,凤凰推出了电子快门的828系列和858系列,1 /1000秒、1/60同步,828有景深预测,858没有测光。
凤凰最新的机型是今年刚推出的DC303NE、DC828NE、DC858NE,分别是原DC303K、DC 828、DC858的改型。("N"应该是NEW的意思,"E"可不是"eye control",是多次曝光)主要的改进是一家三口都配齐了多次曝光、景深预测、镜头座上的测光按钮(对858NE,只是电池检测按钮)、闪灯连线插孔。区别还是在快门上,DC858NE还是没有测光(为省百把块钱买个不带测光的相机,我认为是很不值得的,所以858 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DC828NE、DC858NE的快门虽然最高还是1/1000秒,同步速度却提高到了1/1 25秒,在同类相机中是独一无二的。
DC303NE、DC828NE镜头座上的测光钮是一个很好的改进,可以用左手拇指按住它激活测光,同时右手调节快门,快速找到合适的曝光组合("准光圈先决"模式),不象以前,调节快门和激活测光(只能用半按快门的方法来激活)都靠右手,不能同时进行。其实这个测光钮在理光KR5/尼康FM10上早已经存在,凤凰现在终于学过来了。
我用凤凰303K,感觉他的最大的缺点,正是珠江MCK1000的优点:振动。303K拍摄时,伴随着快门声,能感觉机身那一下“哆嗦”!嗓门也很大。但从我拍的片子来看,又没有明显的因振动而发虚的情况,所以我一直很矛盾,疑心是反光镜在上翻、复位时的振动较大,而快门开启瞬间的振动并没有超过正常水平。由于我没有方法证实,很希望有明白人能解此疑惑。
其他还有一些小改进:机顶的外观和自拍把手的外形变了,看上去更流畅;握持把手也加大了一点;DC303NE 的上下盖改成了茶褐色,个人感觉比以前的油漆黑好看,另两个还是银白色的。从大小和颜色上看,DC828NE与pen tax的MZ系列很般配,弄一个来与MZ3、MZ5N形成高低搭配是最合适不过的,也弥补了MZ们没有多次曝光的缺憾了。很可贵的是,最新的DC303NE、DC828NE跟改进前的型号在价格上没有明显的提高。
凤凰机在自拍时反光镜是预升的,对焦的裂像不是水平的而是倾斜45度(从理论上说这种对角的方便,不论对垂直还是水平线条对焦,它都通吃,可实际上碰到最多的还是垂直线条,对焦时反而不如水平裂像快速、精确),这两个特点,自始至终都在凤凰的全体成员中保留着。
凤凰镜头以变焦为主,全都是金属镜身的MF头,现在主推的有:18-28/4-4.5(滤镜口径72mm); 28-70/3.4-4.8(52mm);28-105/3.5-4.5(67mm);28-135/3.8-5.2 (67mm);28-200/4-5.6(67mm);75-300/4.5-5.6(58mm);70-210/4 -5.6(52mm)。除了前两只是双环以外,其他都是单环的,另外凤凰曾经有过一只70-210/F4恒定光圈的,可惜现在见不到了。
这些头,对尼康的大虾们而言,恐怕都是"鸡肋头",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财力,能挥洒花5000元仅买一身一28mm定焦这样的大手笔对不?
理光的机身我不是很熟,加上理光进入国内市场较久了,就仅简单说说:最常见的是KR5系列,KR5III是最高档的,从功能上说与DC303NE相同,当然做工要好些,另外多个快门锁,上回有一次从双肩包里取出我那303K时,才发现电池已经完完了,估计就是缺这么个锁,相机在包里时,被什么压住了快门,一直在测光!KR5II和KR5SV 少点功能,诸如多次曝光、景深预测和自拍什么的。
KR8就是白色的KR5。KR7、KR10是电子快门机,有光圈优先。至于X2000、X3000、XR-3 P(F),就是外形截然不同有液晶屏的电子机了,连拍、包围曝光等等功能也得以实现,与现在常见的AF机不同,他们是用5号电池的。XR-3PF有内置TTL闪灯。
在这里我们简单说说Pentax的镜头卡口,P头按发展顺序来说是螺口->K->M->A->F->FA,螺口不必解释了,K,M在功能上没有区别,都没有电子触点,A口有电子触点,在MZ系列机身.上可实现多种功能,F口头是AF头,FA则比F更增强些,至于带星的FA*头,就相当C的L头了--顶级头。除Sigma,Tamron,To kina之外的副厂产品,和Pentax的兼容性就到K,M为止,所以没有一些电子功能.
在国内选P的一大缺陷是配头不方便,一大好处是配头方便--此话怎讲?不方便,因为P的原厂头在国内市场比N 、C难买,品种少,经营的商家更少;方便,因为如果不强求原厂,国内K型卡口的其他头还是很普及的,一抓一把。
大家熟悉的理光、凤凰和现在不是到处都见得着的珠江(不是那个倒闭了的广州珠江,是从倒闭的广州珠江买回了珠江这个品牌的重庆明佳厂的珠江),全是K口的(凤凰现在也生产MD口的头和身了);俄罗斯头有4只K口的(16/F2 .8、20/F2.5、58/F2、200/F2.8,200那只俺曾经动过心,据说成象还不错),所有螺口的俄头都可用转换接圈用于P机;至于死马、腾龙、图利生产的K口头就更能用了,可是,令俺们P家愤愤不平的是,这3个专业镜头厂生产的头,每个型号必然有N、C口的(还用说?),也必然有M口的,却不一定有P口的!就算有,也往往是最后搞出来,可恶可恶。
当然Ricoh头也可以用.理光头我觉得买那只标头就够了,要买变焦不如就买凤凰的,凤凰的标头黄黄的,不如珠江标头,珠江标头没有单卖的,而且是49mm滤镜,又不如理光,买600多的理光新品,又不如两三百买二手的:-) 。
这些K口头都是手动对焦的,用在P的MZ系列上,不能充分发挥机身的功能,举个栗子:俺前不久淘的那只二手理光F1.7标头,跟俺的MZ5N配在一起真是郎才女貌--啊不,是郎貌女貌,帅极了,可是机身的6分区测光、AF、快门优先、程序曝光这些武功通通被废掉,好在留下的也不少:点测光、TTL闪光、光圈优先(这三项是最可贵的)、正负3 EV的曝光补偿(步长0.5EV)、正负0.5EV或1EV的的包围曝光(这两项的实现是在光圈优先前提下)、合焦指示灯(很方便呢,要知道AF机一般都没有裂像了)、偏重中央测光,至于连拍、自拍、曝光锁定就更不必说了,他们和用什么镜头没关系。
用在MZ-M、MZ-10、Z-1P上也类似,只是MZ-50不同,它取消了机械的光圈耦合环,只能配合P的 A以上的头使用,手动的K口头装上去,机身不知您设定的多大光圈,只能以最大光圈测光,如果不是设定在最大光圈处,一按快门,光圈收缩到设定值,结果如何呢?没啥好说的,曝光不足!,有办法没有?有,看所设的光圈比最大光圈小了几级, 设快门值的时候考虑进去补偿一下就是了(手动)。如果是光圈优先下,就把胶片感光度调小若干级也一样,麻烦点,但P机对手动头的兼容性比N还好一些,N的F50、F60用手动头则完全不测光。
其他的K口头用在P机上的情况与理光相同(实际就是相同的卡口嘛),没啥好说的了,再说说螺口头。
俺有一只性价比极高的人像头,85焦距,F2的大光圈,成象没得说,却不到300人刀--您猜对了,就是那只俄罗斯螺口85头,好是好,就是mount时太慢,得先把接圈上一个小弹簧片捏住,放进机身卡座内,按下去,再转--这时接圈已经完全卧在卡座平面以下了,可不太好转--听到“啪”一声,小弹簧片卡到位,接圈就放好了,再拿过镜头,一圈一圈地旋上去。unmount时顺序相反,先旋下头,再捏着弹簧片反方向转那接圈,取下来。
要都是螺口头倒也好,换头时就不动那接环了,偏偏俺当初一只螺口头一只卡口头!*&*%$#%^! 换镜头时实在痛苦不堪,薄薄的弹簧片刮了俺的指甲,指甲屑直往机身里掉....... 那个心疼!
俺的室友用的海鸥300,受俺鼓动也抓了只85头回来,螺口转MD口的接环就好用多了,往机身上装时跟装卡口头一样,旋小半圈就到位。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俺现在可不受那罪了,把破弹簧片剪掉,用点胶把接圈与镜头牢牢地粘在一起,再在镜头屁股上,找准机身那定位插销位置锉一槽,嘿嘿,这螺口头就变成卡口头了,往机身上装时,跟别的卡口头一样轻松!不过,此方法只适用于屁股较大的螺口头,屁股不大,就没地方锉那道定位槽去,而且,得消耗一个接圈,好在接圈不贵,值!
屁股大的好处还不止这一点,再听俺道来:
俺前面说了,K口头在MZ5N上是有合焦指示灯的,对于俺这高度近视(MZ3兄跟俺比过,结果...... 嘿嘿),实在是爽得很。偏偏用这螺口头时,合焦指示灯耍赖不干了,只能用磨砂屏对焦,虽然5N有屈光度调节,救了俺一把(前一期《摄影与摄像》里有篇文章对F60设计了屈光度调节功能嗤之以鼻,实在让俺恼火),但俺认定螺口和卡口在这一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破灯就是应该亮,虽然pentax在MZ5N的说明书上写了不亮,也应该亮!当初买5N以前,还为此在坛子里请教过,颇热闹了一阵,可是热闹过后,此题仍然无解。
“苦心人天不负3000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1000000秦川终属楚”俺小时候俺老爸老跟俺念叨,把俺烦得到头来记住了这话,老天还真不负俺,从每天100+妹儿的pentax list里找到了线索,揪住一个明白人不放,那老外回信指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只需将机身卡座上一个触点与卡座环导通即可,就那么简单!哪个触点?(划一道线1美元,知道在哪划9999美元^_^),就是那个,不,错了,那一个!^_^拿过机身来,面对你,左下方一共7个触点对不?最下面那一个!
通常镜头屁股都是镀铬的,所以mount上以后,压在触点上,6个触点、包括最下面那个就与卡座环导通了(左起第3个触点是凹下去的,接触不到镜头),而这只85头,虽然也压到了触点,但接触处是一层油漆,就......所以俺只需刮去那里一小块油漆,露出里面的金属来,一切就搞定了。
这只头屁股要再细一点点,就没那么好办了,因为现在它只压到触点的一半儿,那只口碑不错的俄罗斯50/F2. 8微距就是个细屁股的家伙。
说了好些85头的好话,再说说缺点,就是外观差、手感差(这也是俄头的通病),对焦环较紧,劲道也不均匀,所以有了理光标头后俺能不用85就不用,当然拍齐肩人像和大头人像还是非它莫属。
俺现在3只头,(还有只是俺的第一架相机凤凰303K套机里带来的28-70),不论是出去玩拍纪念照还是出差拍点风光还是给MM拍个写真(用上“写真”这词儿拔高拔高自个^_^)都够用,平时一般用偏重重点测光,用点测也不少,爱用光圈优先,要补光时,轻轻一按弹起闪灯,留意一下快门别太快主体别太远,就啥也不管了,对焦时还不费眼睛,成天玩得兴致勃勃。算算3头只花了1200左右,掏钱时一点不心疼,成象呢?那只变焦也许差点,标头和85头可从来没让俺失望过,享受摄影之乐而不觉经济负担拖累,不亦乐乎?
I love Pentax :-)
俺推荐的廉价组合是:威达神镜一号19-35+理光50F1.7(一定要买二手)+俄罗斯85,够玩好一阵的,价钱是1380+300+300,或者象俺一样,用600多的凤凰28-70,有时只想带一只头时,比较方便。
中长焦可考虑俄罗斯螺口135/F3.5(350元)和K口200/F2.8(500元),如果您不是死硬的定焦派(象MZ3那样,3只定焦还不过瘾,又搞一只200定焦),不防在P的几只中长变焦镜和威达神镜一号70-21 0/2.8-4 APO里挑一只(这也正是俺的下一步计划^_^),价格都在2000元以下。
钱多一点,可以图利20-35/F3.5-4.5(2400元)+pentax50/F1.4+一支Pent ax中长变焦,算上MZ5N已经七八千了(长焦稍微弱了一点点),要图方便,就再加只28-70/F4AL(1400 )。
以上是廉价篇,您要嫌太廉价了不过瘾,别着急,那边MZ3兄拖来一溜小白炮,轰轰几声,嘿嘿,再瞧您那引以为自豪的大钱包,满是窟隆!;-)
****最后的话****
Pentax和其他135厂家比起来比较独特,玩的方法也大有不同.您既可以几百元攒一套国产的,也可以一甩 5位数不眨眼地收集*(Star)镜头.它有先进的武装到牙齿的自动机,更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机身,镜头,可以让怀旧的影友暂时回到那什么都相对简单的年代.很可惜老机,老镜尚不在本文范围内.希望本文能对您选购器材有帮助.